刘颖余广瑞网
最近一段时间,中国三大球项目老跟澳大利亚队过招,结果大家都看到了,可谓一胜难求。
U23男足亚洲杯预选赛,中澳狭路相逢,争夺小组第一,0比0的比分遂了中国队的心愿,但过程乏善可陈。此前两场比赛,面对同样的对手,澳大利亚队狂轰20球,已让中国队矮人一头。名曰“争夺小组第一”,但中国队志在“最好成绩的小组第二”之心昭然若揭。选择固然无可厚非,也确是实力不济。
男篮亚洲杯决赛或许是我们最接近胜利的一场,中国队以1分惜败,舆论普遍认为虽败犹荣,连对手在赛后也对中国队敬重有加。球迷慨叹:如果最后一投胡明轩投进,或者选择果断突破造对手犯规,结果难以预料。当然,这也是“事后诸葛亮”,打得顽强,千真万确,输掉比赛,也必须认账。
如果说中国成年男篮和非全部主力出战的澳大利亚队尚可一战,那么广瑞网,上一周进行的U16男篮亚洲杯决赛,中澳之间的差距则肉眼可见。国青男篮输了27分,而这已经是对手最“客气”的表现了。本届U16亚洲杯,澳大利亚队场均得分达到102.3分,而失分仅为51.8分。投篮命中率高达55%,三分命中率也保持在40%以上。这些数据显示,在亚洲男篮赛场,澳大利亚队确是独一档的存在。
查了查资料库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——自2017年澳大利亚篮球加入亚洲赛事以来,澳大利亚男篮成年队在三届亚洲杯中均成功捧杯,18战全胜,实现三连冠;U16男篮亚洲杯打了23场全胜,拿了4个冠军;U18男篮亚洲杯再次12战全胜,2个冠军入账。加起来53战全胜,豪夺9个冠军。
于是,问题就来了,澳大利亚大球那么强,却非要“入亚”,这事好吗?
好也不好。
先说不好的,澳大利亚足球和篮球都很强,参加亚洲赛事,经常形成一面倒局面,对赛事观赏性不利广瑞网,对中国队取得佳绩也不利。
国足本来就差,苦主太多,再来一个苦主,算不上太大打击,反正债多不愁。而男篮就不一样了。中国男篮是多年的亚洲霸主,曾获得16次亚锦赛冠军。澳大利亚队一来,对中国男篮是严峻挑战,也彻底改变了亚洲男篮的格局。
好的方面,似乎也无需多言。澳大利亚队是“学霸”,能和“学霸”一起学习,是中等生和“学渣”们的幸运。耳濡目染,见贤思齐,“学渣”没准也能成为日后的“学霸”。
对强者,我们一要学习,二要追赶,这才是正确有益的心态。澳大利亚大球“入亚”,就有这样的功效。对于中国大球来说,这是一种挑战,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激励和鞭策。对于整个亚洲来说,澳大利亚大球“入亚”,也能优化竞争环境,提高亚洲大球整体水平。
澳大利亚大球“入亚”,有地缘因素(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到体育交流,澳大利亚已深度融入亚太区域),也有他们自身的利益考量(如足球更容易取得世界杯参赛席位),但客观上,澳大利亚的加入,提升了亚洲的竞技水平和亚洲大球的国际话语权。
以足球为例,自澳大利亚2006年加入亚足联以后,亚洲足球水平整体水涨船高:2022年世界杯,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均杀入16强,日本队小组赛击败德国队、西班牙队两强,韩国队小组赛击败葡萄牙队,均让世界侧目。另外,亚洲足球联赛也取得长足进步,甚而能吸引C罗这样的世界级巨星。亚洲足球,已经不是过去那个“二流”的代名词了。
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,老师翻来覆去给我们说,取法其上,得乎其中;取法其中,得乎其下;取法其下,法不得也。意思不难懂,目标设定与成果取得有着密切关联,人要有高远的志向,而不能陶醉于自我满足。
对“外来者”澳大利亚队广瑞网,我们就得有这样的好心态,竞技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,你追我赶,才最能体现竞技体育的魅力。就如男篮亚洲杯决赛,多打几场这样真刀真枪的比赛,我们不仅能赢得强者的尊重,还能让自己变得更强。
擒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